2024年6月3日
星期一 赞助商
帮助中心
免费发布各类信息
煜阳网络专业做网站托管,网站维护,确保网站持续正常运行和安全性,提供全面的网站维护和托管服务,包括定期更新网站内容等。
古代的木头房子如何防火?最后一个大招绝了
房产 - 2024-02-27 10:07:41

有一件很让人痛心的事情,就是这十年以来,中国的传统古建被火烧毁的事情时有发生,比如“亚洲第一廊桥”重庆濯水古镇风雨廊桥;比如,“亚洲第一高斗拱木塔”四川绵竹灵官楼,还有中国最长的木拱廊桥——福建的万安桥,2022年8月初刚刚毁于火灾。

  木头最怕的东西是火,而古代的建筑几乎都是木头做的,又没有今天的灭火器、消防车、喷淋啥的,都是怎么防火的呢?

  我梳理了一下,大概有三类方法。

  第一,靠人。

  这人的作用,首先是提醒。在古装剧里,我们会看到那些半夜提着灯笼打更的人,边敲锣边喊着:“天干物燥,小心火烛”,用现在的说法叫用火安全员,周朝的时候,这可是个官职,叫做“司烜”(xuǎn)。

  人的第二个作用是瞭望。汉代的时候,出现了防火楼这样的建筑物,这个楼比一般的房子要高,可以直接观测到哪里发生了火灾,一旦有火,负责人就可以击鼓通知老百姓逃跑,还可以通过旗子更好地指挥老百姓参与灭火工作。

  人的第三个作用,灭火。唐朝的时候,政府组织了专门消防灭火的消防组织,名字叫做“武侯铺”,他们使用的工具有皮袋和溅筒。所谓皮袋,就是用动物皮做成的装水工具;而所谓的溅筒就比较高级了,就是在注水的皮带中插一根竹筒,然后封上口,在灭火的时候使劲挤压这个皮袋,水就会从竹筒里喷射出来,大家想想这是啥?这不就是高压水枪嘛?

  到了宋代,消防队改名了,叫“潜火队”,消防装备也鸟枪换了炮,什么桶索、旗号、斧锯、灯笼、火背心等器具一应俱全,还有云梯,专门用来搞高层建筑的救火;还有唧筒,也就是最早的消防泵;还有水囊,是灭火时用来盛水的器物。

  清代,消防装备再上新台阶,出现了类似消防车的盛水车装置——“水龙车”。这水龙车有一个椭圆形大木桶、两个紫铜活塞缸和一根横木杆,用的时候,启动横木带动活塞,用压力把水从输水带中喷出来,原理跟现代的灭火器已经十分接近。根据记载,这种消防车的射程可以达到20—30米,是当时最先进的灭火神器。

  好,刚刚我们说了防火的第一个方法,就是靠人。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二个方法:靠建筑本身。

  首先,最朴实的、最简单的防火方式当然就是用水灭火了。去过故宫的朋友,一定会对那些摆在故宫里面的大水缸印象深刻,根据《大清会典》记载,为了随时防火,皇帝会颁布命令,要求缸内要常年有水,夏季要保持水质干净,冬季还要点火加温防止水结冰。不过,其实早在商代,当时的帝王就已经在宫里放大水缸了,看来这宫里自古就多火灾。

  再有就是防火涂层,比如在纯木建结构中间混入砖石结构,或者在木材表面涂抹石灰泥等等。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中,我们就发现木柱上被涂抹了一层坚固的防火涂料。

  此外,为了防止一烧就烧一片,有一个东西就被发明了出来,它就是——防火墙。

  这防火墙有多种形式。一种是并排着的建筑物,中间空着一间,在里面填土,堵上;还有一种,是让屋顶两侧的山墙高出屋面,屋顶是斜坡,山墙也形成阶梯形,这种墙就被称为“风火墙”或者“封火墙”,大名鼎鼎的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就是最典型的代表。后来,“防火墙”这个词语还成为了一个网络专用术语,成为网络安全的保护神。

  好,说完了人力防火和建筑结构防火,就到了防火最后一个大招:意念防火。

  这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我在之前已经讲过了,比如藻井,比如鸱吻和脊兽,这些东西从物质层面来讲完全没有防火的功能,甚至在真有火的时候还会火上浇油,但是,在古人的观念里,它们认为这些个东西可以从源头镇住火灾,所以,我把它总结为“意念防火”,至于是否起过作用,或者是没起过作用,我也不知道。

标签:
郑重提示:本站是一个公益性的信息交流平台,我们对您的交易不做担保!建议大家当面交易,交易前请查看对方有效身份证件,以免上当!